Book

前言

All in Web3 的契机

我是 StarkEVM99, 一个在 Web3 领域探索的开发者。

这个连载会分享记录我这两年 All in Web3 的探索经历,开发经验总结,并且会持续更新【从零到市场】打造产品的思路和落地过程。

希望能逐步写成一本伴随我 Web3 创业的共创书籍,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加入到 Web3Hacker.World 来一起交流,一起探索。

目前规划会有这些内容:

  • 这两年的一些经历心得体会:黑客松驱动,研究新技术,开发产品,参加比赛,获得奖项,维持产品发展
  • 这两年的一些落地产品:Web3Hacker.World, 浏览器插件,CreatorX, IXO, AO Snake, UNI-Bridge(Stake, 统一 NFT 跨链协议,$BST, Launchpad 邀请码)
  • 下一步的思考:进一步 GTM 现有产品,输出 Web3 全栈开发技术框架, 打造 Web3 开发者创业生态社区

契机

2021 年,业余时间开始接触 Web3,当时云里雾里研究了 NFT,就是看到什么一个图片卖几百万啥的很离谱。

直觉上就觉得很有问题,深入研究背后技术细节,发现压根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这个游戏从之前的 ERC20 代币的 ICO,变成了卖小图片了。

研究过程中也有副产物,就是同时也研究怎么写 discrod 机器人,然后进一步就是在 discord 里面,用户可以发个钱包地址,然后就机器人可以给自动产生一个 NFT,并帮助在区块链上 铸造 出来,那应该有点意思。

写完后,就正好在 10 月份左右看到了几个比赛,当时国内、欧洲、亚太三个区几乎同时有一个比赛,我把我的稿子同时给投到三个区去比赛了。

国内拿了三等奖(应该是 2k 美金左右),欧洲区拿了 NFT 赛道奖(7500 美金, 全程就是录制了个视频提交过去),亚太区拿了一等奖+另外一个赛道奖(不过最终亚太区被取消发放奖金,因为评委认为我反复投稿了,也确实违法规则了,但事实上亚太区的投稿和前面两个区的投稿的项目代码差别非常大了)。

这个给我很大鼓舞,21 年底就打算辞职 All in,但是因为特殊原因,家里处理一些事情拖了几个月后回到公司了才辞职,此时已经错失当时的 discord 机器人自动 mint nft 做成 SaaS 的最佳窗口期了。

2022 年 5 月,开始 All in Web3,并疯狂参加 Web3 的黑客松比赛,开发了 10+ PoC,运气使然,接连拿了很多意外的奖,同时研究了很多的不同的技术方案。

截止目前有拿到 20+的黑客松赛道奖,并最终落地了 Web3Hacker.World 和 RWA-Wallet.com 这两个产品线。

参加比赛也是纯属爱好,只是运气意外的获得了奖项,反过来激励了我持续参加更多比赛。

目前获得奖项资金让我可以持续低成本的在 Web3 领域探索。

黑客松比赛

核心在于激励你在极限时间内探索新的技术

一开始参加比赛,完全是作为程序员对于“黑客”一词的向往。

最早的黑客比赛可以追溯到 2015 年,第一次参加 Web2 的黑客比赛,当时就是周五晚到了会场,然后开始随机组队,接着就是连续干到周日早上,甚至为了节约时间,直接躺会场地板睡觉,最终获得了 0 的成绩!

对,就是啥奖也没拿到。不过当时认识了一帮人。

过了几个月,后面又参加了一次别的比赛,有碰到之前认识的小伙伴,也就组队了,这次我就很佛系了,反正就是玩,全程下来就写了点 css 代码调试下样式,我对这个项目获奖的信念很低,甚至颁奖前就回去了。

结果,竟然意外的获得了奖项。

而后,则是 22 年前后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也有意外拿奖的,也有辛苦几个月写的 idea 啥奖也没有的。

总结下来,我参加比赛的核心点在于:

  1. 激励你探索新的技术:因为时间非常有限,你只有 3-5 天的时间去探索一个技术方向,然后落地一个产品原型。
  2. 激励你认识更多圈内人:因为比赛通常都是团队作战,你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一起合作。
  3. 激励你落地你的 idea:因为比赛通常都是 deadline 驱动的,你需要在短时间内落地你的 idea,并展示给评委看。
  4. 是否奖项则是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只有到最后一刻揭晓,你永远不知道结果,当然,有的比赛是有一些辛苦的技巧的,可以增大获得奖项概率。
  5. 比赛中可能也存在评委主观判断偏差,当然,你自己的主观判断认为自己的项目很棒也是一种偏差。规则是掌握在主办方手里的,所以,你只能尽可能的做到最好,然后交给天意。

快闪类的黑客松比赛很适合作为激发灵感,快速认识人,1-2 天落地产品的 PoC 的,但是有时候会觉得没那么黑客,因为 1-2 天时间不可能真的有团队能写比较完整的代码,而创意往往只是一个想法概念。

另一类黑客松比赛则真的是 “马拉松” 了,可能持续时间是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参赛者可以慢慢打磨自己的项目。

这两年落地的项目 MVP

这两年比赛让我能在未获得外部投资的情况下,维持了 Web3Hacker.World 和 RWA-Wallet.com 这两个产品线的探索。

首先是 Web3Hacker.World 这个产品,目标是创建一个以技术产品开发为基础的 Web3 的产业联盟组织。

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输出开发者工具套件,让开发者加入后,不会再从新走一遍弯路。最终目标是让开发者能在这里依托一整套的生态体系,获得灵感,认识人,并最终能落地其实用的 Web3 产品。

其次是 RWA-Wallet.com 这个产品,目标是创建一个以有现实资产(RWA)映射的 Web3 钱包。

一开始是开发了浏览器插件(目前暂时没有进一步维护),原因是之前开发 builders.space 的时候,一个操作需要弹 4-5 次的 metamask 授权签名,非常影响体验,所以就想着开发一个钱包插件,后续也确实在 24 年 1 月的时候,上线了。后面也做了一些 airdrop 活动,碰到了撸羊毛的,瞬间涌入了 1.5w 的账号,但是对于我来说意义不是非常大,因为我需要的是真正为了产品功能价值付费消费的用户,而不是免费撸空投刷假数据的用户。

后面研究了一些新技术,发现不用钱包其实用户也可以使用 Web3 的,用了 Web3Auth 的技术支持,开发了一套用户 X 登录后,即可自动生成一个浏览器钱包,那用户就完全和使用 Web2 产品一样,不需要下载任何钱包,也不需要学习任何技术,就可以使用 Web3 的。当时开发 Creatorx (https://rwa-wallet.com/creatorx) 过程中,出来了 Friend.Tech 这个产品,他们依托 base 链支持,一开始造了很大的势,其产品体验就是不需要用户真的做钱包登录就能使用其产品功能。侧面说明,用户压根不 care 你是不是真的完全去中心化。核心关键在于你要能开发出有趣好玩或者别的因素吸引用户去玩的点。

总结下这两年落地并上线的产品:

总体架构思路的产品:

  • https://Web3Hacker.World 这更多是定义为一个组织或者联盟,下面需要有多个产品线,各种不同角色的人
  • https://RWA-Wallet.com 这是接下来 10 年我在 Web3 领域持续发展的 Web3 方向路线,围绕 RWA 这个原点,打造一圈圈的周边生态产品

细分会有这些:

  • Web3Hacker.World
    • World: 这个组织的会员体系架构:黑客会员、种子用户会员、VC 投资人会员
    • Buidlers.Space(已关闭,并后续在 RWA-Wallet.com 体系中继续发展),其实这个就是 RWA-Wallet 前身,用户可以这里创建自己的 Token Gating 的产品并售卖,但现在已经在 RWA-Wallet 里面又从新以无需钱包登录(x 登录)即可的模式创建了。
    • News:从零开始做一个 Web3 版本的 HackerNews,不过当时就做了个首页,读取了 HackerNews 数据展示,后面会找机会继续推进。
    • Craft:通过总结开发经验,形成的一套 Web3 全栈开发框架,现在用 Web3-FullStack 来取代了:https://github.com/Web3-FullStack
  • RWA-Wallet.com
    • 浏览器插件:当时先把 Buidlers.Space 的产品功能移到了插件里面,上线后瞬间涌入了 1.5w 的用户,不过并不是付费用户,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大概率都是撸羊毛的。
    • Creatorx:用户无需钱包,通过 X 登录后,即可像 X 那样发帖,区别是每个账号默认就是发行了一个“股票”,而所有帖子你可以设置 Token Gating,股东可以直接免费解锁看,而普通用户需要购买帖子的一次性付费 NFT 后,才能解锁看,这些收入就会分享给“股票”持有者。
    • IXO: 用户可以发行 10K 个 NFT 或者 10k * 10k 个 FT,而每个 NFT 则可以和智能合约交互兑换随时自由兑换为 10k 个 FT,而 FT 则可以随时兑换为 NFT,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NFT 和 FT 的流动性市场。解决了 NFT 的流动性问题,同时 NFT 还赋予了类似此前百万格子网页的功能。
    • AO Snake: 一个基于开源的贪吃蛇游戏基础上加了 AO 的逻辑开发的区块链游戏,
    • UNI-Bridge: 一开始只是 RWA-Wallet.com 的一个页面,为了让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 USDC 兑换平台的支付代币 $BST,后来参加一些跨链桥相关的比赛时,就萌发了把这个作为子产品来开发,现在则是在 https://ub.rwa-wallet.com 了。
      • SwapKit SDK 集成:集成这个技术后,用户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不同链的不同代币,包括 BTC/ETH/BNB 等等非常多支持,后来偶然网上碰到一个 OKX 的跨链桥相关的开发人员,发现他们也是用这个技术方案。
      • Stake: 集成了 Biforst 的技术,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质押收益池,其粉丝通过质押来获得该用户的权益代币。后续会进一步找他们进一步推进这个模块。
      • Bridge: 使用了 Wormhole 的技术,并且我还设计了一个 NFT 的跨链协议,可以让 NFT 在不同的链以统一的协议去自由跨链组合。另外当然是把之前的 uni-birdge 页面的功能结合进来了,用户可以在不同的链,自由的兑换 $BST。这个其实是整个 RWA-Wallet 平台的核心点,统一掉所有产品得支付渠道,才能形成一个生态。
      • launchpad: 开发了一套邀请码 SaaS,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邀请码,然后用户通过邀请码注册后,可以获得对应的奖励。这个模块也是为了让 AO Snake 游戏可以有更多的用户来玩,所以就开发了。而把他变成 SaaS,那么后续更多新的产品或者前面的老产品都可以结合用这个平台来帮助做早期用户的冷启动了。

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以上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开发落地的,从界面到逻辑到后端到智能合约。

但是一个人精力总是有限的,而且每个子产品还欠缺一些最终的 GTM 的状态。

原因在于我此前都是黑客松驱动的,而黑客松实在太多,研究各种新技术又会有精力分散。

所以,后续我会花更多时间精力在已有产品得进一步 GTM 上,同时也会开始尝试为 Web3Hacker.World 得招募更多会员来一起加入到产品得进一步发展中。

另外一个就是从新梳理这两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沉淀一套完整的 Web3 全栈开发框架,并开源出来,让更多开发者可以基于这套框架来开发自己的产品。

Web3 开发者创业社区

欢迎所有对新技术新想法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到 Web3Hacker.World 来一起交流,一起探索。

我们社群现在已经有早期种子用户、开发者、创业者、投资人等不同角色的人,如果你也感兴趣,欢迎联系我。

聪明的你应该知道怎么找到我的。

我是 StarkEVM99, 一个在 Web3 领域探索的开发者。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